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2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99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0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830篇
内科学   285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90篇
特种医学   152篇
外科学   193篇
综合类   2477篇
预防医学   413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472篇
中国医学   637篇
肿瘤学   1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418篇
  2010年   406篇
  2009年   391篇
  2008年   344篇
  2007年   412篇
  2006年   448篇
  2005年   392篇
  2004年   329篇
  2003年   326篇
  2002年   363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探究医院强化预防管理对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医院强化预防管理前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6-01~2016-12期间收治的6163例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将2017-01~2017-12期间收治的6215例住院患者设为实验组,于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采取强化预防管理。统计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医院环境卫生指标监测合格率。结果:实验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11%(131/6215),低于对照组4.90%(302/6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消毒剂、手、物体表面、空气等医院环境卫生指标监测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医院强化预防管理可明显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几率,提升医院环境卫生指标监测合格率,为患者诊治提供良好环境,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树立医院良好服务形象。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介绍一种诊断脑室腹腔分流装置梗阻的方法。方法 选择2014年8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腹腔分流术后病人32例,其中分流装置梗阻16例(梗阻组),分流装置通畅16例(对照组)。病人先平躺1 h后改坐位,将0.1 ml 5%葡萄糖溶液注射入贮液囊,20 min后抽0.1 ml,用生理盐水将其稀释1倍后应用血糖仪检测葡萄糖浓度。结果 对照组贮液囊内葡萄糖浓度[(6.6±1.6)mmol/L]较梗阻组[(31.9±2.8)mmol/L]明显下降(P<0.05)。梗阻组病人入院后均行脑室-腹腔分流管调整术,手术证实分流装置梗阻,术后病人颅内压增高症状消失,术后3 d复查头颅CT结果显示脑室体积较术前减小11例,无明显变化5例。结论 此方法可检测分流管内脑脊液的流动情况,为诊断分流装置梗阻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系统评价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 、Embase、Cochrane Cente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有关神经内镜、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文献,时限为2018年7月之前。指标包括肿瘤切除率、脑脊液渗漏发生率和视力恢复率。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2 383例。Meta分析结果:神经内镜手术全切除率比显微镜手术要高(75% vs 62%,P<0.001),神经内镜组视力恢复率也高于显微镜组(82% vs 59%,P<0.001)。两组脑脊液漏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4%vs 6%,P=0.078)。结论 与显微镜下手术相比,神经内镜手术切除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8.
9.
魏晓蕾  赵向辉 《中国校医》2020,34(12):923-925
目的 探讨胺碘酮与西地兰两种方案治疗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某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西地兰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10 d后,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心室率变化、药物起效时间、窦性心律转复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A峰)(E/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结束时,观察组LVEDD为(53.18±6.32)mm、LVEF为(65.39±6.21)%、 E/A为(1.37±0.21)及窦性心律转复率为93.62%均高于对照组的(41.35±5.14)mm、(54.28±4.98)%、(0.73±0.06)、74.47%,(P值均<0.05);观察组心室率(76.15±8.43)次/min低于对照组(101.76±10.35)次/min,且药物起效时间(15.89±3.14)min短于对照组(34.25±4.3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为6.38%,低于对照组21.28%(χ2=4.374,P=0.037)。结论 相较于西地兰,胺碘酮可有效改善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药物起效更快且安全性高,有效改善心室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